5M最後這週,媽咪出現倦怠,阿米也有一點拉肚子,
所以稍微改變配菜和作法慢慢調整~
因為我給米的東西是複合式的,
所以只能推敲原因、調整作法後,再觀察狀況.
豬肉和紅椒還有蛤蜊絲瓜的那週,
阿米偶有幾次(3次內)拉肚子的狀況,
就是吃完以後便便馬上出來,而且帶臭味又偏水~
其他如體溫 、皮膚狀況 、精神都如往常,
所以我猜想也許是種類太多 、適應不良!
也擔心他許是吃了冰磚不夠新鮮(都會在一週內食用完畢,但還是考量進去),
媽媽就現煮了一道吻仔魚粥,大人和寶寶一起吃!
✦吻仔魚白粥
接下來才是最後這週的準備~
題外話,這個週末第一次帶阿米搭高鐵回中部,再寫一篇搭高鐵的體驗給大家參考.
材料:
紅蘿蔔,澳洲馬鈴薯,棒棒腿肉,冰糖,苦瓜,蔭鳳梨,雞胸,嫩薑,莧菜,扁蒲
菜單:
✦吻仔魚白粥救援
✦六倍粥
✦雞胸紅蘿蔔馬鈴薯泥(大人/紅蘿蔔馬鈴薯蛋沙拉)
✦苦瓜泥(大人/鳳梨苦瓜雞湯)-含蛋白質、脂肪、膳食纖維、還有各項維生素等,有瓜中c王 、植物胰島素之稱,性寒,胃虛者注意.
✦莧菜泥- 有蛋白質、胡蘿葡素、鐵、鈣、鋅、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等,其富含鐵、鈣,超過菠菜,草酸易吸收,屬性涼,拉肚子的話要減量.
✦翠玉娃娃菜泥-本名冬白芽,是芥菜家族一份子,十字花蔬菜,富含葉酸、維生素A、B、C,膳食纖維與抗氧化物、鈣、磷等.
✦扁蒲泥-別名蒲瓜、葫蘆、瓠(音互)瓜,要挑瓜果上有細毛的,含β-胡蘿蔔素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C,鈣、磷、鐵及醣類.97%的水分
✦ 奇異果 、 蘋果 、 芭樂 、 梨子-咬咬樂
♩♪♫♬♭♮♯𝄞𝄡𝄢𝄪𝄫🎵🎶 ♩♪♫♬♭♮♯𝄞𝄡𝄢𝄪𝄫🎵🎶
料理:
✦吻仔魚白粥
♩米洗好加六倍水開中火煮沸,我有加蒜頭一起煮-前面要不時攪拌,以免米黏在鍋底
♪滾了以後加吻仔魚,轉小火煮15-20分.煮完後關火蓋上蓋悶15-20分
♫寶寶的不調味先盛裝起來打泥(煮過久米飯糊化升糖指數變高,打泥後也會很稠不好食用)
♬大人的調味上桌~
蒸蛋,用蛋比水1:2的比例拿去蒸,水可以用半個蛋殼來量~
蒸蛋不調味的話有點腥膩,我加了幾瓣蒜頭跟一點點鹽巴.
✦ 雞胸紅蘿蔔馬鈴薯泥(大人/紅蘿蔔馬鈴薯蛋沙拉)
上次雞胸切塊放電鍋,雖然易熟,但口味沒那麼嫩(本來是想打泥後應該差不多),這次換個作法實驗一下:
♩ 5% 鹽水泡雞胸,我放冰箱醃半小時左右
♪水滾後放入醃好的雞胸,中小火煮3分鐘後蓋上蓋關火悶
♫悶8-10分,看雞胸厚薄,同時弄其他東西、我注意到時,大約悶了15分左右
但肉還是嫩的,而且都有熟喔!
♬煮好的雞胸記得稍放涼,收縮一下
♭準備兩個容器,一個給寶寶一個大人的:
戴料理用手套處理成雞絲,撕的時候可以看到熟度,感受軟嫩度.
♮分別加入蒸煮好的紅蘿蔔與馬鈴薯
♯寶寶的不調味打成泥
/大人的加入胡椒、鹽巴、桂冠沙拉 light-直接捏爆,真的是捏了就爆不用打泥,哈哈~
媽媽自己覺得好好吃,滑嫩鮮甜的一道~
原本這週想讓米嘗試新的肉類,但鑒於他拉肚子,媽媽最後選他吃過的白肉當蛋白質!
✦ 苦瓜泥
✦(大人/鳳梨苦瓜雞湯)
苦瓜泥基本就是切+蒸+打泥,主要紀錄我鳳梨苦瓜雞湯的作法~
♩棒棒腿汆燙,過水、香菇泡發
♪白玉苦瓜去籽、膜,煮一鍋水加冰糖汆燙30秒(去苦)
♫另煮一鍋滾水加幾片嫩薑,棒棒腿肉和香菇,小火滾約20分鐘
♬放入苦瓜,分次慢慢加入蔭鳳梨罐頭-(小心鹹度,罐頭本身就很鹹,所以要慢慢加,邊試味道),繼續小火煮15分
全聯買到的蔭鳳梨:
超級難開,失去核心的我整個人扭曲都打不開,最後是用抹醬刀稍圍撐開蓋子,才順利打開!
可以加入新鮮鳳梨和梅乾增加甜味(手邊沒有,覺得加了會更多點甘甜味,還是很好喝啦!)
龍X居吃一人份的雞湯要200多,這鍋可以讓我和老公享用兩餐,也不錯~
✦ 莧菜泥
✦ 翠玉娃娃菜泥
葉菜類就用流動的清水洗乾淨後,用加橄欖油的滾水汆煮,
我使用的份量如下圖,各可以做25mlx4左右,娃娃菜就是一株!
洗好的青菜看起來好漂亮,舒壓!
✦ 扁蒲泥
扁蒲記得買外皮上有細毛,梗還沒木質化的,
過熟的話裡面的籽會很有存在感,要處理掉喔!(自助餐吃過超誇張,整個都是粗大籽的扁蒲)
VVIP的回饋:
D1
米:我越來越會吃飯飯了~纖維甚麼的,我已經可以吞嚥得很好囉!
爹地跟媽迷吃我剩下來的菜菜,
咦,怎麼好像比我得更豐富呢?
D2
米:莧菜粥讓我吃飯飯變得有點吃力,單吃莧菜我可以,
後來除濕都幫我改雞肉泥混粥了~
而且配菜份量變多了(增加至25ml) ,
就改成一餐不同時吃太多種類,
便便變正常,餵食也輕鬆多了.
米現在一天吃四次奶+兩餐副食品,我是把副食品跟兩次奶結合在一起:
8:00-220ml
12:00副食品約90ml+奶90ml
17:00副食品90ml+奶90ml
20:30睡前220ml
周末回娘家沒有料理棒,
只能直接將粥悶透,用湯匙稍圍壓一下,
有顆粒感但入口即化,
後來發現,
小米其實早就可以這樣吃了呢!
真是時刻在成長啊~
附上槍林彈雨後的廚房: